
“无堂食”外卖商家,必须亮明身份了。
市场监管总局日前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,拟规定外卖平台应对“无堂食”商家加注专属标识。
看到消息,网友都很高兴。外卖安全卫生问题近来被讨论很多,其中一个突出矛盾就关于“无堂食”商家。
在外卖消费者看来,多数“无堂食”店,就是脏乱差、不卫生的代名词。许多人点外卖长富配资,专门会点开商家信息,研究其是否有堂食店铺。但有的商家会用虚假照片蒙骗消费者,特别是如今AI生成的照片能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,消费者很难甄别。
此次国家出台新规,有力保护了消费者的知情权等合法权益。今后人们点外卖,也能更放心一些。
但也有网友对该规定的效果不太乐观。有人说,有的店摆一张桌子两个椅子就算堂食店了,本质上还是那种“纯外卖小店”;还有些商家对堂食和外卖的出餐完全是两套标准。商家们总能找到办法,规避被贴“无堂食”标识。
这里涉及“无堂食”商家的界定难题。“有没有堂食”的标准应该进一步厘清,让平台的内部管理也有据可依。
更进一步地说,这一问题的症结不能只聚焦于“有没有堂食”。消费者们真正关心的,其实还是外卖安不安全、卫不卫生。人们把“有没有堂食”作为区分外卖好不好的标准,本质上是因为很多“无堂食”商家的确不够安全卫生。换句话说,如果“无堂食”商家把安全卫生做到位,其应当被公平对待、一视同仁。
从这个角度看,在对“无堂食”商家加注专属标识外,还应辅以对其更多的监管和引导,让其健康有序地发展。
多地近来已做了一些探索。比如重庆发布《无堂食外卖经营服务规范》,一方面明确了“无堂食”外卖等关键术语的定义;另一方面也以堂食餐厅的高标准对其进行了准入、经营等要求,包括明厨亮灶、视频实时上网等。如果该规范能严格执行,想必重庆的“无堂食”商家将经历一轮洗牌,整体水准将明显提升,当地消费者也会逐步放下对“无堂食”外卖的偏见。
杭州实施的《无堂食外卖聚集区管理规范》,则探索在政府牵头下整体改造提升的新模式。对外卖商家密集的空间载体,投入专项资金改造,再进行统一管理。对商家来说,省去一笔改造费用,降低了运营成本。对消费者来说,纳入政府直接管理的商家,也更令人放心。这显然是一笔划得来的投资,当然,未来还可以探索引入平台方等社会资本,实现复制推广和可持续发展。
当下餐饮行业越来越“卷”,美团外卖高管此前表示,2024年人均客单价已经回落至近10年前的水平,今年仍有断崖式下跌趋势。这样的大环境下,“无堂食”外卖商家有天然的成本优势,其出现与发展体现了市场的选择,既能吸纳更多就业,也能提供更多消费选择。
因而,不妨在监管和引导上多一些创新长富配资,帮助行业守牢食品安全卫生等底线,避免劣币驱逐良币,实现长远发展——对“无堂食”外卖应如是,对其他的新事物、新业态也是一样的道理。
汇盈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